×
学生发展  |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工动态 > 学生工作 > 正文
“文韵铸魂,数智兴乡”暑期实践团深入隆回草原学校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1  点击数:  




通讯员 邬雨嫣 顿卓晟 李姗)6月29日,湖南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走进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学校开展文化调研,深度探寻国家级非遗花瑶呜哇山歌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草原学校坐落于瑶山深处,在校长谭美珍的坚守下,学校不仅成为周边地区的乡村教育标杆,更是花瑶呜哇山歌的重要传承基地。走进草原学校,实践团发现这里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非遗教育体系。学校每两周安排一次专门的非遗课程,系统教授当地传统技艺。据教师阳巧霞介绍,学校开设非遗课程主要着眼于文化传承人才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和活动来延续文化根脉。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走进课堂观摩非遗教学实践,发现非遗传承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一些八年级学生反映,山歌的调子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挑花的针法也较为复杂,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然而,这些困难并未消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多数学生表示,学习非遗文化不仅能在学习压力较大时获得放松,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助于继承和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实践团还与市级非遗传承人陈治安深入交流。这位77岁的特聘教师风雨无阻,每周二、周四都会来到学校教授呜哇山歌。在与实践团交流时,他展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写呜哇山歌集,厚厚的本子里收录了两千余首山歌,全部出自老人之手。这些山歌多为劳动号子,承载着深厚的生活气息。

据悉,当地教育部门对非遗进校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正在积极探索“非遗+教育”的保护传承新模式。未来将持续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课程体系,让更多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花瑶呜哇山歌等珍贵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提供有力保障。在瑶山深处,千年山歌正以其独特的韵律,在现代教育的沃土中播撒着文化传承的希望种子。

编辑:邬雨嫣 顿卓晟 李姗

责编:梁婧

一审:谭天梦 张婧茹

二审:吴亮芳 张小春

三审:张小春

上一篇:“青芒筑梦,祁迹再现”实践团参观陶铸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下一篇:新传院“言系乡情·语兴国梦”实践团探访湘西保靖县国茶村苗绣技艺

Copyright © 2019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389 | 传真:0731-88872389

电子邮件:xw@hunnu.edu.cn   网址:http://xwxy.hu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