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发展  |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工动态 > 学生工作 > 正文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3-09-22  点击数:  

(通讯员 卢亚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919日下午三点,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在智慧教室402召开。会议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琦教授主持,14位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全国著名学者线上与会,新闻与传播学院领导班子、各系主任以及部分老师现场参会。


沈贤岚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会议伊始,沈贤岚致开幕词。他表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闻传播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我院经多轮研讨,制定出了2023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邀各位专家学者做出指导、给出建议


李琦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琦主持会议,隆重介绍与会嘉宾。


来自14所高校的各领域专家仔细研究了本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吻合度、毕业生能力要求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新增学科课程与时代大背景发展的契合度等方面,与在座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就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会议中,各位专家按照新闻与传播学院各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时间顺序依次发言。


针对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

郑亚楠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亚楠提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已进入历史转折点,她在肯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逻辑自洽、表述细腻的同时,也期待方案可以更为精准地描述培养目标,加强融媒化思维,增强实践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


王辰瑶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辰瑶以“出亮点、找抓手”为关键词,指出方案应该进一步搭建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设置应更立体化、详细化,要做到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并明确两者间的考核标准。


针对全媒体新闻学实验班的培养方案

韩立新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立新对本方案提出五大建议,一是创新理念更应凸显在重点课程的设置中;二是完善学生媒体实践的安排计划,并解决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三是实验班可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方式,“实验课”的设置更应呈现区别性、特色性;四是不同高校可对特色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在课程规划中加以融合;五是师资力量与课程分配的匹配度可进一步提高。


陈信凌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信凌首先肯定了培养方案注重新文科建设、打造学科交叉下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发扬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精神的设计取向,但认为方案对全媒体与全媒体素质、复合型知识背景的理解仍较为狭窄。他建议课程内容可更多地融入自然科学的知识背景,重视社会调查与社会现象评论等。


针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方案

王晓红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红以“用心用力”赞誉此方案,称其为最成熟的培养方案之一。她结合自身工作与教学经验侃侃而谈,列举了培养方案评判的四大重点标准,即人才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目标是否科学、课程体系能否支撑能力要求以及育人特色与资源优势,同时在培养目标的表述、课程设置的内容增加与学分设置规则等细节方面提出了详尽的修改建议。


石磊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磊认为方案设计合理,希望内容可以进一步完善,能够厘清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在符合主流教学的同时突出湖南师范大学的高校特色以及网络与新媒体的学科特色,在价值引领上锻炼学生的数字批判能力。


针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刘洪权

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编辑出版学)负责人

刘洪权基于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以武汉大学紧抓数字出版技术、华东师范大学注重通识教育为例分享考察经验,指出目前编辑出版学的课程体系需在传统出版学的课程中添加数字出版等创新型课程。


|施勇勤

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编辑出版学)负责人

施勇勤认为方案结构规范、符合标准、具有特色,但可进一步提高党性原则的体现度,细化人才培养方向,完善课程归类,利用校企合作等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针对广告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黄合水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合水指出,毕业要求中的能力培养方向尚不明晰,培养目标列举不够详尽,同时希望方案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应对性、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匹配度以及高校特色与核心能力的凸显上能够进一步加以提升。


|刘中望

湘潭大学教务处处长,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中望肯定方案内容扎实丰富,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育人理念,表现出一定的课程特色。他从微观着手,给出探索小学分的课程设置规则、适当增加消费经济类的选修课程,重视心理学课程教学,精简、完善课程体系等建议。



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范志忠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志忠以互联网语境下播音人才的培养出口切入,提出应充分利用师范资源,增加中国传统文学课程与艺术类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铺就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播音学子成为适应各类平台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马欣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欣阐明了“时”在播音主持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高校教学需做到培养目标与时俱进、课程设置以时为向、专业训练顺时为进。除此,他还在课时分配、课程融合与培养目标关联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方案

|冉常建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冉常建认为,方案具备前沿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亮点,不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且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各类课程比例合理,实践课程设置较为全面,但需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课程的凝练度,合理设置新老课程的比例构成。


|周星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星强调方案培养目标应注重本土、落到实处,需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置于首要地位,方案内容设计应考虑嵌入党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除此,他建议,在品德培养中融入国家主流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意识,在能力专精上注重学生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提升。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湖南师范大学培养不同类型高素质媒体人才的总体设计,是教学组织、质量监控的指导文件和重要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是教学管理行为,也是学术研究行为。本次论证会权威专业,精彩纷呈,不仅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学院提升办学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我院师生在“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系列主题活动喜报频传 下一篇:新闻与传播学院赴汨罗市融媒体中心调研交流

Copyright © 2019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389 | 传真:0731-88872389

电子邮件:xw@hunnu.edu.cn   网址:http://xwxy.hu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