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通讯员 刘雯娴 王圣铭 孟芳廷 朱李沛沛)近日,湖南师范大学新传院“千两茶香,共品安化”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吴果中教授、陈淼副教授来到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折尔村,登茶山、进茶园、访茶农,实地调研当地荒山茶叶发展现状,探寻安化茶叶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

折尔村茶山与茶园。
安化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飞带领实践团登上了茶山。据他介绍,折尔村一带盛产云台山大叶种茶叶,其内含物丰富、耐泡性强、适应性广,曾是出口茶与边销茶的原材料。然而,受市场行情波动等因素影响,老百姓自种自摘的茶叶既卖不出好价钱,又缺乏销路,大面积的茶园由此荒废。

张志飞带实践团上茶山并介绍荒山茶。
2016年,张志飞成立荒山茶叶合作社,希望在创业实现盈利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户利用现有资源增加收入。每年3月至5月采茶季,张志飞都会驾驶皮卡穿梭于折尔村的山间,收购农户采摘的荒山茶叶。对于农户来说,将自己采摘的茶叶卖给张志飞,足不出山,便可以获得1000元至2000元收入。此外,茶农可将荒弃茶树周边清除的杂草卖给合作社,也能得到一笔收入。上荒山、采荒茶、除荒草,成为了一种可行的增收选择。

村民吴普书热情迎接实践团到来,并与指导老师吴果中(右)握手。
74岁的村民吴普书是荒山茶合作社的受益者。他家早年以伐树、卖木材为生,护林政策实施后,茶叶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通过向合作社售卖采摘的荒山茶,吴普书的生活越来越好,家中冰箱、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都是自己赚了钱买的!”
不过,在进一步调研中,实践团得知折尔村的茶产业仍面临现实挑战。当前茶叶市场整体不景气,茶企收购能力普遍不足。“只能靠自己的销售能力去收购,今年销量好就多收点,卖不动就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应收尽收。”张志飞坦言。村支书也表示,当地的茶叶品牌打造、宣传推广尚处在起步阶段,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如何将折尔村丰富的资源通过规划、宣传等方式充分地利用起来,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是大山提出的考验。
令人欣慰的是,多方力量已经投身到折尔村帮扶中来:以张志飞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家扎根实干,以湖南师范大学驻村帮扶队为代表的社会专业力量持续助力,众人拾柴,荒山茶香正飘向更广阔的未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刘雯娴 王圣铭 孟芳廷 朱李沛沛
责编:杨雅亦
审核:(一审)吴果中
(二审)陈安琪
(三审)张小春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原文链接:湖南师大实践团调研安化折尔村:荒山茶香里的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