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一行莅临湖南师范大学新传院 共话微专业建设与出版专博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数:  

(通讯员 樊泽慧 魏唯)10 月 16 日下午,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 “新传院”)交流座谈会在新传院举行。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院长范明献,副院长刘新少、传媒系主任朱承璋、副主任欧阳云玲、中文系副主任吴宝林、教务办副主任曹文珍、研究生管理办副主任卞延竹一行莅临调研;湖南师范大学新传院党委书记王胜章、副院长李琦、副院长王海刚,视听传媒系主任岳璐、新闻系主任吴果中、播音主持系副教授陈淼、教务处主任彭丽、研究生办主任林芳共同参与交流。李琦主持座谈会。

王胜章首先对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南大学成立出版专博点表示祝贺。他强调,高校间应打破壁垒,共享优势专业资源,通过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共同提升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

李琦详细介绍新传院微专业开展情况,她表示学院高度重视微专业建设,所有微专业授课教师均经严格培训,助力教师学习行业前沿技术、提升实践能力。这一建设思路与王海刚提出的跨校共建理念高度契合,为后续高校间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海刚介绍了新传院出版人才培养的特色举措:一是打造“第二课堂” 品牌,开设 “出版精英书山论坛”,邀请一线编辑、行业专家及优秀校友开展 “校友回家精英沙龙”,为学生搭建与行业对话的平台;二是构建 “四位一体” 实践体系,融合项目实践、实习实践、课程实践与竞赛实践,以真实项目驱动、优质实习基地保障、课程实践落地及学科竞赛赋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岳璐聚焦“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进行分享。她指出,学院基于前期大量调研,充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在省内率先创办“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该微专业围绕“数字文化+AI技术+影视艺术”的交叉优势,建设6门“AI+”课程,引入行业头部平台的项目资源,开展混合式理论教学与项目制实践教学,将成为本科教学创新实践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实验田。

陈淼介绍“全媒体国际传播” 微专业的建设思路。该微专业以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传播人才” 为目标,从四大维度构建培养体系:面向全校开放以拓宽覆盖面,融合多学科知识以提升综合素养,与主流媒体合作以提供实战平台,立足湖湘特色以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彭丽介绍微专业管理保障措施,学院开辟微专业官方网页,清晰录入培养方案,已完成首期报名;同时制定微专业学分与通识选修课学分区分规则,保障学分认定规范,为后续可能开展的跨校学分互认工作提供了清晰的管理框架。

范明献高度认可新传院微专业建设成果及跨校共建设想,他表示王海刚提出的岳麓山脚下高校学分互认、共建微专业思路具前瞻性。在技术冲击下,文科专业需校际协同、资源共享,才能借微专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提出,后续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将积极响应这一合作设想,与新传院深入对接,探索跨校微专业共建路径。

罗军飞肯定此次交流及合作设想,就微专业建设长效机制与校际合作模式提建设性意见。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一行认同新传院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出版专博课程设置、导师团队建设、产学研协同机制深入交流,双方表示未来将加强出版专博培养合作,共享资源与平台,探索创新路径。共同探索出版专博培养的创新路径,为出版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此次交流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促进了两校在微专业建设与出版专博培养领域的经验共享,更明确了岳麓山脚下高校开展跨校协同合作的方向,为未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樊泽慧 魏唯

责编:谭天梦

审核:(一审)谭天梦

(二审)王洋

(三审)张小春

上一篇:书山论坛第278期:北京师范大学喻国明教授做客书山 畅谈AI时代的“范式跃迁” 下一篇:急救培训进校园,新传院新生解锁生命守护新技能

Copyright © 2019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389 | 传真:0731-88872389

电子邮件:xw@hunnu.edu.cn   网址:http://xwxy.hu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