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梁婧 张思博)为交流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助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23日下午,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包欢欢,“杏林医语”辅导工作室成员梅小雪、刘文壮,“文化小苑”辅导室工作成员陈卫,“医语蓝图”辅导员工作室成员邓天芝、韩艺,运动与健康学院辅导员艾登科前来学院调研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小春,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张元强,新传院学工办主任欧阳丹玲,新传院团委书记陈安琪,2022级辅导员王洋出席本次座谈会。2023级辅导员张江汀主持本次会议。
张小春致欢迎词,欢迎贵州医科大学学工同仁的来访,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与学院概况。同时以“致远名师工作室的破圈探索与创建”为题,具体分享了“致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经验。张小春回忆,工作室建立之初的难点在于探索其成立意义和解构创建目标。结合自身基础、立足学院优势,张小春聚焦“网络思政教育与网络舆情引导”,明确了“六个一”目标驱动,搭建了“123”的团队立体培养模式,分享了“三个强化”“三个拓展”“三个培育”等具体建设方法,并提出了网络素养提升行动的未来构想。
张元强分享“毕业班辅导员在就业服务微体系构建中的实践思考”,通过构建动态发展档案了解学生就业状况,面谈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直接对接学生需求,设置人才辅导老师进行简历修改与面试指导,从交通、着装等方面进行经济补贴等方式构建了家校一体、协调联动的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将英语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借鉴方案。
欧阳丹玲阐述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1234”模式,依托“致远”名师工作室和学院平台,将创新创业指导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切实提高了就业率。
陈安琪以“一门课程”“两个节点”“三个阵地”“四方力量”为要点,分享了“悦心”大学生发展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创建成长日记、构建AI模型、聘请专家学者提高工作专业性的三点未来思考。
王洋展示了致远传媒与湖南教育电视台等社会媒体平台的合作成果,介绍了“听见花开”“书山时评”等致远特色栏目。
贵州医科大学学工同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公众号创作灵感枯竭、投稿积极性不高、选题受限,创新创业讲座针对性不强、上座率不高等问题,我院相关版块负责人相应提出了扩大选题限制、深挖校友资源、按模块设置人才库等建议,双方积极交流,力求相互借鉴,实现共同进步。
此次座谈会为两校辅导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也为两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奠定了基础。
编辑:梁婧 张思博
责编:谭天梦
审核:(一审)刘雯娴
(二审)王洋
(三审)张小春